基壩上的石碑。
  12月11日,本報A39版刊登了《胥河橋上殘存500年前功德碑》,報道了高淳區發現幾塊明朝石碑。日前,高淳椏溪鎮胥河的塞下村居民也向記者反映,當地一處劈洪溝涵洞基壩上有兩塊古石碑,上面刻有“大清光緒”字樣,還可以看到部分清晰的文字。石碑記載了當時村民自發捐錢建設公益事業的歷史。
  日前,53歲的當地居民芮華山帶著記者來到離村子1公里遠的劈洪溝涵洞基壩上,芮華山用鐵鍬清理出雜草和泥土,基壩上和涵洞內璧果然有兩塊石碑,上面的字淸晰可見。
  據芮華山介紹,這條劈洪溝通向不遠處的胥河,劈洪溝的作用是當地村民汛期多雨季節排除農田積水的,早在30多年前,當地人在劈洪溝上建起涵洞,上面跑車下麵淌水。
  這兩塊頗有年代的石碑,怎麼會出現在基壩上呢?今年71歲的楊桃伢告訴記者,當年他參加過涵洞建設,這兩塊石碑都是從塞下老廟那邊運來的,一塊長1.5米左右,另一塊1米左右,石碑在這裡躺了30多年。
  記者在基壩上看到了這塊1.5米長0.8米寬的石碑,經過仔細辨認,依稀可以看到刻有“下元會碑記”字樣,碑上還刻有“供奉香燈先祖自出”等字樣。而在涵洞內壁1米長的石碑上,記者看到碑頭刻有“重建塞下橋”五個大字,石碑中間刻有“捐錢壹兩”、“捐錢貳兩”等字樣,碑左邊刻有“大清光緒歲葵未年”,下端刻有“楊、倪和呂”三姓村民的姓名。
  根據碑上記載,可能是當年建橋留下的功德碑,算起來,這塊碑的歷史已有100多年了。但對於下元會碑記這塊石碑,楊桃伢告訴記者,是從塞下老廟裡運來的。86歲的倪長生稱,塞下村與胥河堤段併列,村前有條小溪流向胥河,在小溪和胥河交界處,曾經有座石板橋,是由三塊一丈多長的青石建成,很多拉船的縴夫從橋上走過,他小時候在青石上能看到纖繩留下的深痕。後來這裡建成了大的翻水閘,那些青石也不知去向,這塊石碑就是當年建石板橋時村民捐錢的功德碑。
  記者聯繫了高淳區文保所,一名工作人員表示,石碑記載了當地村民捐錢建設公益事業的歷史,屬於文物。石碑對研究當地歷史及民俗等有一定的價值,他們會對這兩塊石碑加以保護。通訊員 高曉平
  揚子晚報記者 梅建明 文/攝  (原標題:高淳胥河邊發現清代古石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b20hbfo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